民韵悠悠,非遗承继。上海创艺高级中学开展音乐采风研学特色教育,让学生们走出校园,切身感受、深入学习民族音乐艺术的发展。师生一行来到云南大理,深入密祉、南涧、巍山古城等地,探访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歌演唱
白族非遗传承人
古韵流长,纷繁多姿。白族有着非常丰富的民歌调,白族非遗传承人的民歌演唱,使师生们宛若置身自然之中,感知自由、粗犷、朴素直接而又深沉热烈的情感,累积独具色彩的民族素材。
小河淌水
密祉
师生一行来到了小河淌水的故乡——密祉。竹编、花灯、古老的土墙……“月亮出来亮汪汪”,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自然资源、富集的人文资源、古老的民居建筑群落以及奇异的民风民俗,师生们一同欣赏了密祉这颗茶马古道上的璀璨“明珠”。
跳菜表演
南涧
在南涧,师生一行感受了当地特有的古香古色的饮食文化——“跳菜”。融舞蹈、音乐、饮食为一体,彝族同胞献上了待客的最高礼节,师生们共同品味舌尖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南诏古乐
巍山古城
有一千多年历史的南诏古乐,既吸收了中原文化和宫廷音乐的韵味,又融合巍山民间音乐的特点,庄严高雅、委婉细腻、深沉古朴,是研究民族古乐的“活化石”。80岁高龄仍坚持排练,匠心筑遗的精神令在场的师生们折服。
现场表演
随心师生
随行的同济大学声乐教授张建鲁和四川音乐学院研究生李同学为学生们带来了现场表演。
研学感悟
创艺音乐学子
陆咏浩
高一(2)班
大理之行1
今天浏览了密祉古城。在那里我看到了古老的土墙与尹先生的故居,了解了《小河淌水》的来由和尹先生的身平,也了解了当地特有的文化与特色,如竹编,花灯,当地的乐器……带我领略了当地近代的管理体制,最让我受益良多的是在了解尹先生的情况后还能用俩首白族曲目创作出中国文明的《小河淌水》,也体现出来中国乡村人民的朴素大方。了解彩纸灯笼的制作过程也让我感受到了当地的民俗风情。
大理之行2
今天我们去了巍山参观了书院与博物馆、啄木狼村,观看了巍山老艺术家们的艺术作品表演,参观书院与博物馆让我深刻的了解到当地的历史与当地的文化发展,促进我对于大理的了解,参观啄木狼村则是让我深刻的意识到我是十分幸福的,同时,我也观察到村庄中有一些房子是翻修过的这也说明我国新农村的建设发展十分完善,在参观的时候我也有想为什么他们还要把老房给翻修,可是在我见到村中的老人时这个问题迎刃而解了,因为这里是他们的根。晚上在看完老艺术家们的表演后,我感觉到每个老前辈的不容易,也坚定了我学好艺术的决心,特别是当我知道表演中有80多岁还在坚持排练表演的艺术家时,感觉到他们是特别不容易的。
大理之行3
今天游览了喜洲,沙溪,剑川这三座古镇,喜洲粑粑和喜洲的风土人情都是十分朴实,在古镇的寺院中也让我感受到上海感受不到的宁静祥和,而沙溪古镇则是让我感受大理人民的热情,我印象最深的是那里的无人售卖集市,在那里我买齐了带给亲戚们的礼物。而他们对于我们的信任也是因为来到集市的游人自觉遵守了规则。最后去了剑川古城,在那里我看到了远近闻名剑川木雕与黑陶瓷器,和数个历史悠久的老宅子,通过对老宅子的了解与深入我也逐渐了解了剑川的“名人”,参观了当地的博物馆,让我深刻认识剑川对于古代的重要性,并且,也让我知道了丝绸之路有三条而剑川在其中是非常十分重要地位。
张瀚宇
高一(2)班
第一天早上我们跟随队伍来到了弥渡民国第五区区公所陈列馆,在里面我们看到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刺绣、瓶罐窑土陶、刺绣作品,还有许多古乐器。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竹笛,它是广为流传的吹奏乐器,用天然竹材制成,竹笛流传地域甚广,品种繁多,规格各异。演奏师通常用1.2尺长的,十空发十二个音,发音动情婉转,笛子声音越短声音越尖,可独奏也可混合奏。第二天早上我们去了书院,在那里我们领略到书香雅苑之景,下午我们去了博物馆,在里面我们看到大明宫,它建于明永乐十六年,为猛化土知府左民与寺僧无用建,明清两代均有修缮。太阳宫单歇山顶,面阔五间16.24米,进深四间13.74米,前面设廊 ,正面及左右檐下皆设重昂五踩斗拱,后檐以垂柱花板作装饰;梁架为抬梁式,设计合理,使整个屋架受力均匀,瓜柱和柁墩等受力构建简洁生动,细腻传神;后檐平板坊为通长整材,极为罕见。整个建筑用材粗大,古朴雄伟,保存完整,建筑工艺精湛,充分显示了古代匠师的高超技艺,是研究明代早期木构建筑的重要实物例证,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了解许多关于南诏国的故事以及发展起源。晚上我们欣赏了由民间巍山南诏古乐团艺术家一起联合演出的一系列曲目。从他们演出中我感受到他们对艺术的奉献与坚持,更是对自己所选择的乐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持练习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第三天早上我们去了南诏博物馆,此馆于2015年10月1日建成并对外开放,占地16980平方米,馆内藏品有3600余件。博物馆整体布局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轴线对称、主从有序、中央殿堂的结构特点。主轴线以全国重点文化保护单位等觉寺为重点,形成了一轴两线辅以连廊的格局,创造出一种地宫与传统园林相结合的氛围,是一个集现代博物馆陈列和古建筑展示为一体的艺术殿堂。在里面参观时我了解了关于编钟的历史。编钟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打击乐器,他兴起于溪中,胜于春秋战国至秦汉,早期的编钟一般由三枚组成,真金末到战国时期编钟的数目逐渐增多,至9或13枚一组。在云南出土的编钟数量为偶数,得中原编钟组合以奇数为主,形成了鲜明区别。
我们还了解了丝绸之路。在这2000多年前,亚欧大陆上勤劳勇敢的各国人民用智慧、友谊和汗水探索出多条连接亚欧非各国的贸易、人文交流通路。其中南方丝绸之路跨越山水阻隔,连通了中国西南和南亚东南亚的各国,在崇山峻岭之中走出了一条生态之路、贸易之路、团结之路、友谊之路。随着南方丝绸之路的开通与拓展,西南各民族逐渐融入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日渐增强。在新时代南方丝绸之路更焕发出新的生机,在这条古老而日新的路上,西南各族人民步入小康,日子越来越好。在这条富有活力而团结的路上,南方丝绸之路正以崭新的姿态呈现在世界面前。正是由于中国的经济和强大的精神力量,才在这荒漠戈壁的高山峡谷中开辟出了千载不灭的道路,2000多年来,时光变化沧海桑田,但这条道路却一直持续不断,如同一本古朴的书,静静地书写着沿线国家文明交汇互通的历史。南方丝绸之路所经区域大江大河较多,中部和北部以长江流域的河流为主,南部和西部则分属珠江流域沅江流域,雅鲁藏布江流域澜沧江流域鹭江流域等本区有众多河流,特别是河流谷地,给古人在这一地区的交通与交流造成了障碍,也提供了条件。最后我认为南方丝绸之路多中国西南交通的动脉承载着中国与世界的交往对话,彰显着古代中国开放的文化品格,不朽。
2000多年来,一个个历史故事的发生推动着丝绸之路的蜿蜒前行和全球化的进展。由此我们可以了解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以及对外交流以及我国发展强大的过程。最后一天我们去参观了大理洱海的风景,在那里,我们看到了来往的小船以及渔民的生活,随着后面的山峰以及飞翔的鸟儿与洱海筑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延伸教学课堂
探访少数民族地区
走进世代相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汲取多元音乐养分